

没有一本杂志敢说自己比《国家地理》更懂得摄影作品,更了解这个世界。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已诞生了131年,汇集了全球最顶尖的摄影师和新闻工作者。它记录的视角遍布全球,不仅记录了地理的概貌,更记录了一百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国家地理》出品,就意味着科学性、权威性和趣味性。

这次国家地理经典影像盛宴2.0,挑选了百余幅最具代表的经典影像作品,流连其中就能发现,你与世界,原来可以这么近。

长长的时光走廊展示了800余张《国家地理》杂志的精选封面,每一幅封面都等比例制作,每一张封面的背后都蕴藏着能震惊世人,甚至改变世人的影像故事!

走在这里就是穿梭在历史洪流中,不过一日却已阅尽百年!
这次展览分为「中国印象」、「摄影历史」、「深入险境」、「生命之歌」、「人文探索」、「摄影精粹」、「愤怒大地」、「走进科学」等8个主题。
当你开始观赏这些摄影作品,世界奇境将绘声绘色地展现在你眼前,令你忘记时间。

△这张震撼全球的阿富汗难民少女照片,促使《国家地理》杂志成立了 “阿富汗女童基金”帮助失学的女童。如今,这幅作品已经成为世界受苦难的社会底层妇女及儿童的标志。摄影:史蒂夫麦凯瑞,巴基斯坦,1984年

△在1909年左右,杂志刊登的基本上都是死掉的动物照片,这是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动物照片,开启了野生动物拍摄的全新方向。摄影:卡尔 埃克利,肯尼亚,约1910年

△107年前,“泰坦尼克”与冰山相撞沉没在海洋中,1985年,由罗伯特巴拉德博士领导的团队通过遥控操作的深海潜水器阿尔戈号以及摄影师参与设计的电子相机系统在北大西洋超过3公里深的水底找到了它。摄影:埃默里克里斯托夫,北大西洋,1991年

△这是人类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结晶体洞穴,位于墨西哥一个沙漠的地下,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到探险队员十分渺小。摄影师:卡斯滕 彼得,2008年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睡眠究竟有什么作用和意义?2010年威斯康辛大学的一名学生插着满头电线做睡眠剥夺测试,帮助科学家加深对生物周期节律的理解。摄影:麦琪斯泰,威斯康辛州麦迪逊,2010年
影像的力量,只有站在摄影作品前,才能真切感受。
百年来,无数的摄影师不断深入中国,探寻中国的独特之美。此次特展精心挑选了十余幅国家地理摄影师在中国拍摄的影像记录。
古老的历史文明,现代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奇迹一一展现在照片当中。

△明十三陵的武将头戴凤翅盔,身着铠甲,一派威风凛凛,这位游客与武将石像隔着四百年相望,并脱帽表达敬意。摄影:GilbertGrosvenor,1945年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崇山峻岭间,河两岸的人数百年来靠溜索渡江,图片上是一位老农靠溜索带着他的牛去集市售卖。摄影:FritzHoffmann,2009年

△生活在四川卧龙核桃坪的大熊猫最终目标是要放归野外,因此研究人员尽量保持它们对人类的警惕性,就算工作人员为大熊猫宝宝做健康检查,也是身着熊猫装。摄影:阿米维塔尔

国家地理记录的中国,远比电影画面生动精彩。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视听盛宴,每一个参观者都将感受到灵魂的洗礼。
不只是看这么简单,还有专业的讲解员为你讲述每张照片背后的动人故事,让你大饱耳福,体验最佳的看展方式。


有安静的摄影作品,也有动态的影音资料。国家地理历时三年,追踪动物大迁徙的珍贵视频,只有在展厅才能看到。
还有3200岁高龄的“总统树”红杉,你可以通过多媒体高科技亲身“触摸”到它,感受自然的律动和神奇。
除了展品之外,《国家地理》的衍生品区也不容错过!影像故事也能变成日常单品!
当时间的尘埃掩埋一切,我们仍能透过《国家地理》的影像,触到事件真切的脉动,闻到人物可感的呼吸。


